您的位置:家庭周报 » 公益

非遗文化进基层 社区大集添年味

2025-1-19 15:15 家庭周报

核心提示: 万寿路甲15号社区书记高玲玲说,“一方面,我们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挖掘潜在群众中的非遗资源,真正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在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在增进社区团结和谐的文明建设中多做贡献。”

1月18日,“写春联,送福字、剪窗花、赏茶艺,老老少少迎春节”公益活动暨社区大集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5号社区成功举办。本活动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与万寿路甲15号社区居委会联合主办。

众所周知,2025蛇年春节是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第一个新年。202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范崇嬿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两办《意见》提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格外有意义!”

基于此,非遗活动区域成为本次社区大集的一大亮点。剪纸艺术家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精美图案。无论是象征着吉祥的花鸟,还是栩栩如生的萌宠,在他们手中顷刻间完成。书法家们也不甘示弱,挥毫泼墨间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除此之外,还有茶艺师表演茶艺,拳师表演太极拳,好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

万寿路甲15号社区书记高玲玲说,“一方面,我们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挖掘潜在群众中的非遗资源,真正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在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在增进社区团结和谐的文明建设中多做贡献。”

在非遗进社区活动的配合下,社区大集增添了几分文化色彩,从而显得更加喜庆而热烈。只见年货摊位琳琅满目,从寓意吉祥的红彤彤的春联,到精致多样的年糕点心,从香气诱人的腊肉香肠,到甜蜜蜜的糖果瓜子,各类传统年货应有尽有。这些熟悉的年货,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购物需求,更是将人们带入了对传统新年的美好回忆之中。

社区大集还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多元需求。口腔医院的义诊摊位前,排起了有序的长队。专业的医生们耐心地为居民们检查口腔健康,解答关于日常口腔护理的疑问,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将健康的生活理念融入到节日的氛围之中。法律咨询摊位同样受欢迎,律师们为居民解答各种法律问题,无论是家庭纠纷还是财产权益,都给予了专业的解答和指导,使居民们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也能增强法律意识。

旧物回收置换摊位则展现了环保与节约的现代理念。居民们将家中闲置的物品拿来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既减少了浪费,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邻里之间还互相交流着物品的使用心得和生活经验,增进了彼此的情感交流。

这场春节社区大集,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丰富的年货文化和非遗文化,又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如健康、法律、环保等方面。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项目,万寿路甲15号社区为居民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节日盛会。

春节社区大集宛如一幅多彩的画卷,展现着社区的魅力和活力。它在丰富居民节日生活的同时,也让居民们在社区内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站地图